心理咨询
发布时间: 2012-07-13 浏览次数: 118
 
一、什么是心理咨询
指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之间,咨询师运用心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给来访者以帮助、启发和指导的过程。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来访者在认知、情感、行为模式上有所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挖掘来访者的潜在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积极促进人生的发展。
 
二、对心理咨询的一些误解
误解一:心理问题就是精神病
心理问题与精神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精神病是一个医学概念,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是最严重的一种心理疾病,它与一般的心理问题和轻度心理障碍有很大区别。
个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及学习、生活及工作的不同方面,都有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对这些问题如能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解决,个体就能顺利健康地发展;若不能及时加以正确处理,则会产生持续的不良影响,甚至导致心理障碍。因此,就心理问题求助于心理咨询人员并不意味着有什么不正常或有见不得人的隐私,相反,这表明个体具有较高的生活目标,希望通过心理咨询更好地自我完善。
误解二:心理咨询应该立竿见影
不敢去心理咨询是一种错误的观点,而把一切心理问题都付诸心理咨询并期望“手到病除”、“豁然开朗”则是对于心理咨询的另一种错误理解。实际上,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艰难的改变过程。心理问题常与来访者的个性及生活经历有关,就像一座冰山,积封已久,没有强烈的求助和改变的动机,没有恒久的决心与之抗衡,是难以冰消雪融的,所以来访者需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误解三:来访者与咨询师的关系就是被动的医患关系
多年来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是,病人看病,医生诊断、开药、治疗,患者常常习惯被置于被动的医患关系中。因此来访者自然而然地把这种旧的医学模式带进心理咨询,将自己的所有心理包袱丢给咨询者,期待咨询者解决一切。然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遵循的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理咨询者只能起到分析、引导、启发、支持、促进来访者改变和人格成长的作用,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来访者本人主观能动意志和改变成长的努力。因此,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来访者要积极配合,主动表达,与咨询者共同探讨自己心理问题的根源及成因并寻求解决之道。